甘肃省徽县水阳镇:党旗红引领产业兴 乡村美绘就新画卷
盛夏时节,走进甘肃省徽县水阳镇滩店村,40余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棚内黄瓜藤蔓垂挂着鲜嫩果实,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丰收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今年黄瓜亩产6000斤,预计收益40万元,还能带动150人就业!”村支书张鹏贤的话语中满是喜悦。这样生机勃勃的场景,正是水阳镇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徽县水阳镇紧扣全镇“135”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以组织建设为核心、产业发展为根基、环境整治为抓手、集体经济为支撑,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乡村美的振兴之路。
筑牢“红色堡垒” 凝聚振兴合力
徽县水阳镇构建“党委书记牵头抓、班子成员协调抓、支部书记具体抓”的责任体系,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村级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为各村量身定制“一村一策”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责任到人,通过“月调度、季评比、年考核”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攻坚突破,开展“头雁领航”培训、观摩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产业融合赋能 拓宽增收渠道
徽县水阳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充分挖掘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做优做精“五大特色产业”示范带,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突出集体流转和连片发展蔬菜种植、集体供地和群众散养发展肉牛养殖、集体入股和群众务工做实精深加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与群众收入双增长。
在特色种植领域多点开花。在徽谈路沿线的牟坝、石滩、水莲、两铺垭等村大力发展瓜果蔬菜种植,新建200座大棚,种植露天蔬菜2000余亩,打造“蔬菜瓜果”产业示范基地;在泰山、水莲、两铺垭等村引进万亩订单玉米,有力推进订单农业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刘沟村、牟坝村、石滩村种植7500亩大豆和5000余亩油菜,在胡河村试种100亩淫羊藿,预计亩产200余公斤,有效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畜牧养殖产业稳步推进。依托金徽农业肉牛养殖基地,联动平顺、旺畜等养殖合作社,在牟坝、泰山、新柳等村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预计实现年生猪出栏1万头、肉牛出栏2000头,带动周边农户走上增收致富路。
农旅融合产业初显成效。充分利用自然禀赋,擦亮“水阳瓜果”“水阳蔬菜”“水阳农家乐”等特色品牌,打造集生态果蔬采摘、休闲垂钓、农家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链条,新柳村水蜜桃采摘园、滩店村玉山百亩油葵网红打卡基地、泰山村沿线农家乐集群等吸引大批游客来水阳观光游玩,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增加了产业发展附加值。
扮靓乡村“颜值” 提升宜居品质
徽县水阳镇建立环境卫生整治“四个一样标准”长效机制(“村头村尾一个样”“大路巷道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屋内屋外一个样”),常态化全域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聚焦环境短板,凝聚干群合力,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为乡村提“颜值”、增“气质”,擦亮生态宜居底色。
紧扣“清脏、治乱、提质”治理目标,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制定差异化整治方案,建立“划片包干+动态巡查”工作机制,落实网格化责任分包制度,同步推进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体系建设,配套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形成镇村两级协同发力、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系统推进、精准落实。
在整治过程中,既注重清脏治乱,又注重美化提升,通过补植绿篱、设置花坛等方式提升景观效果,原本堆满杂物的犄角旮旯经过匠心改造,变成了点缀着石磨盘、竹篱笆的乡土景观节点。随着环境改善,群众逐渐从环境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建设者”,自觉整理宅院农具、归置生活杂物,形成了人人出力、户户参与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良好局面。
建立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动态跟踪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发现—交办—整改—验收”全流程闭环管理,创新建立“网格员包保+专班督导”的整改验收模式,确保环境卫生问题动态清零不反弹。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引导作用,推动村民文明习惯养成与环境整治互促共进,通过“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积分超市奖品兑换等激励机制,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实现环境治理从短期清洁向长效美化提升转变。
盘活闲置资源 激发发展活力
徽县水阳镇坚持在整合、盘活闲置资源、资产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多元增收有力路径,加大对闲置资产、土地、厂房等集体资产的优化整合力度,推进闲散土地的开发利用,盘活全镇闲散土地500余亩,让“沉睡资产”重新“活”起来,为村集体带来持续收益。
新寺村将集体闲置土地“变废为宝”,建成特色农业仓储设施,既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并为村集体每年新增收入5.6万余元。
以党支部引领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整合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与企业开展合作,做大做强“高效种养农业+优势特色工业+生态文旅康养”三产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质效,抓牢新寺村、刘沟村集体经济项目示范带动,围绕4个种养基地村集体建立产业联盟抱团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进一步实现集体资源资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预计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稳定在30万元以上。
从产业兴旺的田间地头,到环境优美的宜居村落,再到蓬勃发展的集体经济,甘肃省徽县水阳镇正以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水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水阳镇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