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简介
发布日期:2025-05-09 08:44 信息来源:徽县人民政府 阅读: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东邻秦川南通巴蜀,素有“陇上江南”和“金徽县”之美誉。全县辖15个乡镇,213个村,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有汉、回、满、苗等10个民族,常住人口18.92万人。徽县古称河池,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诗人李白、杜甫都曾游历徽县并留下诗歌名篇,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在此英勇杀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在这里发动了徽成两康战役,陇南地下党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徽县人民沿着悠久历史厚重文化的足迹一路走来,擘画出建设“富庶活力美丽幸福”现代化新徽县的崭新蓝图

一片田稳固基础。徽县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海拔在704-2504米之间,南北为山地,中部为浅山丘陵,年均气温12.4℃,无霜期210天,年均降雨量746mm左右,年均日照时数1726.4小时,属北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耕地面积51.7万亩,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徽县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基,在种好“责任田”、守牢“粮袋子”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长短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培育蔬菜、食用菌、养殖、苗木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中药材、制种、烤烟等区域产业,形成“四主四辅”特色农业布局。建成订单辣椒、千亩架豆等蔬菜产业基地,金徽现代农业示范园,鑫亮菌业、兴疆牧歌、金牧智源、金牧牧业、星悦徽食用菌、兆丰农业等龙头企业加速建设,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一坛酒”闻名遐迩。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3月成功上市,金徽酒标志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徽县“金徽酒”金字招牌为助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以白酒酿造的产业化、信息化、绿色化为导向,激励支持县内工业企业竞相发展,形成了以白酒酿造为引领,有色金属、新型建材、植物生化、装备制造、农特产品加工等多元发展的工业体系。目前,县内有金徽酒业、金徽矿业2家上市企业,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入甘肃省纳税百强企业,规上企业达到15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5亿元、增16%占全市总量的32.95%。金徽酒智慧包装生产线升级改造、金徽矿业绿色矿山提升改造、金徽新科石灰岩矿深加工、宝徽集团11万吨锌冶炼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一座山”树高标杆。徽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坚决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谋划徽县金徽矿业建设,努力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生态型、环保型、安全型、旅游型、智能化绿色矿山2022年2月22日,金徽矿业股份成功在A股上市,标志着徽县工矿企业借着绿色发展的东风,正式融入资本市场,成为全国领先的高标准高科技绿色矿山典范,为徽县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树高了“标杆”。徽县金徽矿业率先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快矿权及矿山企业重组升级,实施柳林镇洛坝矿区、江洛镇谢家沟和向阳山矿区资源整合;打造柳林镇、江洛镇铅锌产业提级转型示范区,促进资源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开发利用。目前,已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市级绿色矿山1座;正在创建省级绿色矿山1座、市级绿色矿山3座。同时,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6%以上。

一棵树”提亮名片徽县资源富集,风光秀美,集北国之雄奇与南国之灵秀于一体,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白唇鹿、娃娃鱼等10多种珍贵动物;有铅、锌、铁、金、铜、汞、硫、石灰石等22种矿产资源;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属长江流域境嘉陵江水系;县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77.97%,有银杏树、红豆杉、白皮松等野生植物250多种,尤其被誉为“活化石”200多株银杏古树声名远播。嘉陵镇河村153棵千年银古树形成了全国极为罕见的古银杏树群落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最美银杏村落”荣誉称号成为提亮徽县旅游品牌的“金名片”。徽县通过挖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银杏人家”三滩人家”“蜀道人家乡村旅游项目率先在田河村形成了赏银杏景、吃银杏果、喝银杏茶、体验银杏人家风情的生态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同时,银杏之魂、做活山水文章,全力打造三滩大景区、嘉陵江精品风情线、南部环木皮岭陇蜀古道文化旅游圈、北部“柳林高桥(麻沿)榆树县城”乡村自驾游环线旅游圈,带动沿线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形成“一区一线两圈多村”康养文旅发展格局境内现有金徽酒业、金徽矿业、“花映三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印象稻坪、泰湖风情园、徽县江南商旅小镇3个国家3A级风景区,嘉陵江大峡谷、茶马古道、青泥古道、月亮峡、天音寺、千年古银杏树群落、嘉陵江激情漂流、柳林甘沟遗址、郇庄宋代白塔、宋代“新修白水路记碑”等景点缀珠成链、魅力独特,吸引着八方游客。

“一首诗”吟古颂今。诗仙李白曾在徽县青泥岭上留下千古名篇《蜀道难》,成为徽县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其中诗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写尽了古河池青泥岭蜀道异常行之状,是徽县人追古抚今的脍炙名句。如今,随着青泥岭蜀道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建设的实施,青泥蜀道已阡陌交通、道路通达,全县境内更是大道如虹,四通八达。宝成铁路、徽两高速、十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国道316线、江武公路纵贯全县,陇南机场、徽县火车站近在咫尺,距离县城不足20公里,出行便利快捷;天陇铁路已开工建设;谈虞路、徽白路、剡麻路、永柳路、伏泥路太公路等一批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在金徽大地徐徐延伸,通村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全县形成了国省干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交通公路网络体系。